辅助存储器作为主存的后援设备又称为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它与主存一起组成了存储器系统的主存-辅存层次。辅存具有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可脱机保存信息等特点,属“非易失性”存储器。而主存具有速度快、成本高、容量小等特点,而且大多由半导体芯片构成,所存信息无法永久保存,属“易失性”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有硬磁盘、软磁盘、磁带、光盘等。前三种均属磁表面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是在不同形状的载体上涂有磁性材料层,工作时靠载体高速运动,由磁头在磁层上进行读/写操作,信息被记录在磁层上,这些信息的轨迹就是磁道。
1.记录密度
记录密度:指单位长度内所存储的二进制信息量。磁盘存储器用道密度和位密度表示;磁带存储器则用位密度表示。磁盘沿半径方向单位长度的磁道数为道密度,单位是tip或tpm。为了避免干扰,磁道与磁道之间需保持一定距离,相邻两条磁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道距,因此道密度等于道距P的倒数,即
2.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是指外村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总数量,一般以位或字节为单位。
3.平均寻址时间
磁盘采取直接存取方式,寻址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磁头寻找目标磁道的找道时间,其二是找到磁道后,磁头等待欲读/写的磁道区段旋转到磁头下方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平均寻址时间,它是平均找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之和:
4.数据传输率
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磁表面存储器向主机传送数据的位数或字节数,它与记录密度和记录截至的运动速度V有关:
5.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磁表面存储器出错概率的参数,它等于从辅存读出时,出错信息位数和读出信息的总位数之比。为了减少出错率,磁表面存储器通常采用循环冗余码来发现并纠正错误。
磁记录方式又称为编码方式,它是按某种规律将一串二进制数字信息变换成磁表面相应的磁化状态。磁记录方式常用的有六种:
1.归零制(RZ)
2.不归零制(NRZ)
3.“见1就翻”的不归零制(NRZ1)
4.调相制(PM)
5.调频制(FM)
6.改进型调频制(MFM)
(1)编码效率
编码效率是指位密度与磁化翻转密度的比值,可用记录一位信息的最大磁化翻转次数来表示。
(2)自同步能力
自同步能力是指从单个磁道读出的脉冲序列中所提取同步时钟脉冲的难易程度。
对于高密度的记录系统,可直接从磁盘读出的信号中提取同步信号,这种方法称为自同步。
自同步能力可用最小磁化翻转间隔和最大磁化翻转间隔之比值R来衡量。R越大,自同步能力也越强。
按磁头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固定磁头磁盘存储器和移动磁头磁盘存储器;按磁盘是否具有可换性又可分为可换盘磁盘存储器和固定盘磁盘存储器。
固定盘磁盘存储器是指磁盘不能从驱动器中取下,更换时要把整个头盘组合体一起更换。温切斯特磁盘是一种可移动磁头固定盘片的磁盘存储器,简称温盘。可换盘磁盘存储器是指盘片可以脱机保存。
硬磁盘存储器由**磁盘驱动器、磁盘控制器、盘片**3大部分组成。
为了便于寻址,数据块在盘面上的分布遵循一定规律,称为磁道记录格式。常见的有定长记录格式和不定长记录格式两种。
(1)定长记录格式
信息的交换通常在圆柱面上进行,柱面个数正好等于磁道数,故柱面号就是磁道号,而磁头号则是盘面号。
盘面又分若干扇区,每条磁道被分割成若干个扇段,扇段是磁盘寻址的最小单位。在定长记录格式中,当台号决定后磁盘寻址定位首先确定柱面,再选定磁头,最后找到扇段。因此寻址用的磁盘地址应由台号、磁道号、盘面号、扇段号等字段组成,也可将扇段号用扇区号代替。
这种记录格式结构简单,可按磁道号、盘面号、扇段号进行直接寻址,但及录取的利用率不高。
(2)不定长记录格式
起始标志*ID,又称为索引标志*,表示磁道的起点。
间隙是一段空白区,占36~72个字节长度,其作用是使连续的磁道分成不同的区,以利于磁盘控制器与磁盘机之间的同步和定位。
&emsp**磁道地址块HA,又称为标识地址或专用地址**,占7个字节,用来表明4部分的状况:磁道是否完好、柱面逻辑地址号和校验码。
间隙占18~38个字节长度。
磁道标识块,用来说明本磁道的状况,不作为用户数据区。
间隙包含一个以专用字符表示的地址标志,指明后面都是数据记录块。
数据记录块
添加我为好友,拉您入交流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