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自给率锁定新目标


信创产业发展
信创产业发展 2024-01-23 17:18:52 64823
分类专栏: 资讯

图片

经过了2023年的低迷,全球半导体业将希望寄托在2024年。
图片
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PC市场,都出现了回暖信号,供应链上相关厂商的订单开始多起来,而且,各大市场调研机构也都预测2024年将是新一个半导体周期的开始,整个电子半导体产业将进入上行周期。
对于正处在各种挑战与困难之中的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来说,2024年有望迎来更上一层楼的契机。一轮一轮的贸易限制政策,芯片企业投资(特别是IC设计企业)虚热冷却,本土新建晶圆厂陆续完成并开始量产,进口和本土芯片博弈后的信心增加,等等,这一系列事件和产业格局在过去4年内不断发生、变化后,使得人们对本土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机遇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在这个时间点,有一个长期被关注的话题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国产芯片自给率能在2024年提升到什么水平。
最近,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重点关注了国产芯片自给率。文中提到,参考过去几年的发展势头,以及国内外产业政策的影响,2024年,中国本土芯片厂商将会加快生产,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可能会提高到30%-35%。
自2019年以来,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的相关数字一直在变化,而且,不同机构和部门的统计结果和对未来的预测各不相同。
2018年之前,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约为5%,那时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而从2020年开始,随着人们对这一数字关注度的快速提升,争议多了起来。
据IC Insights(已经被TechInsights收购)统计,2020年,中国大陆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460亿美元,而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规模约为242亿美元,计算下来芯片自给率约为16.6%,2021年约为17.6%,2022年约为18.3%。
图片
关于2023年的自给率数字,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给出的数据是25.61%,但TechInsights认为不会达到25.61%,应该在23.3%左右,该机构认为,就算到2027年,中国大陆的芯片自给率也只有26.6%。
TechInsights表示,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中国本土芯片制造业产值(外资制造业产值与中资制造业产值之和)约为300亿美元,其中,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为152亿美元,外资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为148亿美元,各自占比大约50%左右。这样计算下来,中国芯片自给率约为18.3%。但如果只算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这个数值只有9%左右。同样,2023年,广义的中国芯片自给率为23.3%,但如果只算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这个数值只有12%左右,另外的11%,是外企在中国大陆制造的,严格一点的话,并不能算进自给率。
按国际机构的广义计算方式,2023年,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少则23.3%,多则25.61%,这两个数字是比较客观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在2024年实现30%-35%的目标,并不是一个“狂妄”的数字,但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01
需要做好哪些事?
那么,要想将中国大陆芯片自给率提升至30%-35%的水平,需要做好哪些事才有可能实现呢?有业界资深人士表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才行:找到能够为自给率提升做出贡献的芯片类型,也就是找准市场需求;要有应用爆发点,也就是爆品的出现;中国本土芯片制造业要能够顶得住,为自给率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中国大陆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因此,要想实现自给率的大幅提升,必须有足够的需求支撑,也就是说,2024年,在全球范围内,应用需求必须明显好于2023年,才能实现水涨船高的效果。
各大机构都看好2024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增长,以WSTS为例,该机构认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该机构的预期是相对保守的,IDC认为将增长20%。
按芯片元器件类型划分,WSTS认为,2024年的增长主引擎是存储器,其市场规模有望飙升至130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40%以上。另外,分立器件、传感器、模拟芯片和逻辑芯片也有望取得明显增长。
按地区划分,WSTS认为,全球所有市场都将在2024年实现增长,特别是美洲和亚太地区,将实现两位数增长率。 

图片

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增长也存在隐忧,IDC认为,美国市场将表现出很好的需求韧性,但中国大陆市场将在2024下半年开始复苏。也就是说,在2024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的应用需求回暖不如预期。
下面看一下前文提到的,业界资深人士认为提升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需要做好的三件事,也就是:找准市场需求,有爆品出现,本土芯片制造业要能够顶得住。
从以往的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以及本土生产能力来看,2024年,能为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提升做贡献的主力芯片元器件是模拟芯片、功率器件和传感器这三大类。
模拟芯片涉及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中国本土自给率也较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品不依赖于先进制程工艺(16nm及以下),中国本土晶圆厂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能满足80%左右)。
例如,射频芯片,包括功率放大器(PA)和滤波器,早些年,中国本土相关产品只能满足低端应用需求,现在,各种中端产品也能实现本土生产了,如多数4G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部分5G相关芯片也有所突破,不过,高端射频芯片的本土生产能力依然不足,如果能在这方面实现突破,那么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这是2020年提出的)完全有希望实现。但就目前的高端射频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而言,距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
电源管理和显示驱动芯片也是模拟芯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AR、VR、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对各种电源管理和显示驱动芯片的需求持续提升。在这方面,中国台湾的相关企业起步更早,原本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最近这些年,中国大陆相关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已经给台湾地区同类企业和产品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以前,很多中国大陆相关芯片设计企业都找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工厂生产,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相关晶圆厂的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已经能够形成很好的本土设计、制造、封测闭环了。
功率器件的情况与模拟芯片类似,本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已经成熟了,绝大多数产品都能自给,而且,在高端产品领域(如SiC和GaN)也在不断突破,与国际大厂之间的距离不像传统芯片材料工艺那么大,而且,类似于SiC和GaN的市场规模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大,其整体市占率不高,对芯片自给率贡献也有限。
传感器,中国大陆还是以中低端产品生产为主,中高端方面,与国际大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晶圆代工制造能力,规模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大陆最需要突破的是高性能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制造能力。相对而言,中国本土的DRAM和NAND闪存制造能力提升比较快,但由于这类大宗存储器产品的技术和产品迭代速度比较快,而中国大陆相关IDM又受制于半导体设备和相关工具的国际采购限制,因此,虽然突破了前几代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难关,但最新制造工艺技术产品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规模量产。
高性能处理器,特别是数据中心、云计算和AI服务器必需的CPU、GPU和FPGA,是中国本土化的最大短板,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处于全方位落后状态,提升的难度也最大,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芯片设计、EDA工具、高水平晶圆产线建设,以及高端半导体设备的全面支持,都做好了,才能实现自给率的突破。如果有朝一日实现了高性能处理器的跃迁,整体芯片自给率将大幅提升。
爆品方面,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类应用或一款终端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往往是突发的,很难事先预料到,就像去年9月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推出,短时间内引爆了市场,特别是本土芯片元器件供应链,掀起了一阵热潮,为自给率提升贡献了不少。2024年,类似的产品是否能够出现,现在不好说。
就可预见的应用而言,汽车市场可以为本土芯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约占全球份额的30%,最近,中国汽车出口量历史性地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同时,中国大陆是车规级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市场,然而,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还不足10%,用于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和ADAS的关键芯片都被国外巨头垄断,这也限制了中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发展脚步。
在汽车芯片中,用量最大的是MCU,这一类芯片几乎被国外芯片大厂垄断,中国本土供给率非常低。近些年,中国大陆厂商从与安全性能相关性较低的中低端车规级MCU切入,如雨刷、车窗、遥控器、环境光控制等车身控制模块,并开始研发智能汽车所需的高端MCU,如智能座舱、ADAS等应用。在过去几年里,多家中国本土车企都在向芯片领域投资,但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车企多数只做边缘芯片,不具备核心芯片研发能力。要想在这方面突破,还需要踏实工作和长期投入。
中国本土芯片制造方面,本土晶圆厂建设如火如荼,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合肥晶合集成都在积极扩产,新产线主要面向显示面板驱动芯片、CIS、ISP和功率器件等使用成熟和特殊工艺制造的芯片产品。
据统计,2023年,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同比增长了12%,达到每月760万片晶圆,预计相关本土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将18个新建项目投入量产,2024年产能有望同比增加13%,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特别是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产能会大幅增加,预计2027年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比有望达到39%。
在成熟制程快速增长的同时,先进制程(7nm及以下)的规模量产短板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解决,这是制约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大幅提升的主要障碍,要想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否则不可能达成目标。
02
结  语
从最近几年的进出口情况来看,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确实在持续提升。
2021年,中国进口了4400亿美元的芯片,占全球芯片产能的80%左右;2022年,中国进口了4100多亿美元的芯片,占全球芯片产能的73%左右。
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亿个,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5.4%。同期,二极管和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量下降了23.8%。
中国市场每年消耗的芯片数量巨大,并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减少,意味着本土制造能力在提升,正在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文章来源于半导体产业纵横 ,作者畅秋

网站声明:如果转载,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否则一切后果自行承担。

本文链接:https://www.xckfsq.com/news/show.html?id=35645
赞同 0
评论 0 条
信创产业发展L1
粉丝 0 发表 14 + 关注 私信
上周热门
银河麒麟添加网络打印机时,出现“client-error-not-possible”错误提示  1325
银河麒麟打印带有图像的文档时出错  1238
银河麒麟添加打印机时,出现“server-error-internal-error”  1025
统信桌面专业版【如何查询系统安装时间】  953
统信操作系统各版本介绍  946
统信桌面专业版【全盘安装UOS系统】介绍  905
麒麟系统也能完整体验微信啦!  892
统信【启动盘制作工具】使用介绍  501
统信桌面专业版【一个U盘做多个系统启动盘】的方法  443
信刻全自动档案蓝光光盘检测一体机  389
本周热议
我的信创开放社区兼职赚钱历程 40
今天你签到了吗? 27
信创开放社区邀请他人注册的具体步骤如下 15
如何玩转信创开放社区—从小白进阶到专家 15
方德桌面操作系统 14
我有15积分有什么用? 13
用抖音玩法闯信创开放社区——用平台宣传企业产品服务 13
如何让你先人一步获得悬赏问题信息?(创作者必看) 12
2024中国信创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信息科技创新与应用博览会 9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应当将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 8

添加我为好友,拉您入交流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