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架构”再建个模:如何用代码描述软件架构?


prtyaa
prtyaa 2023-12-25 13:22:12 67575
分类专栏: 资讯

在架构治理平台 ArchGuard 中,为了实现对架构的治理,我们需要代码 + 模型描述所要处理的内容和数据。所以,在 ArchGuard 中,我们有了代码的模型、依赖的模型、变更的模型等,剩下的两个核心的部分就是架构的模型架构的治理模型,其它的还有诸如构建的模型等,会在后续的过程中持续引入到系统中。

PS:本文里的架构展开是基于自动化分析需求的,模型也是基于这个动机出发的。

架构是什么??

对单个语言的代码建模并不难,对于一个语言有特别的概念,如 package、class、field、function 等等。在有了明确概念的基础之下,结合我们的业务上的需求,就能构建一个太差不差的模型。在采用 DDD 这一类建模方式的时候,产生共识,提炼知识,形成概念等,便能构建出模型的雏形。

起点:架构是重要的元素

然而,对于架构来说,业内没有统一的定义。于是乎,诸如 Martin Fowler 喜欢引用 GoF(《设计模式》作者们) 之一的 Ralph Johnson 对于架构的描述:

架构是那些重要的东西……,无论它具体是什么。

同样的 Grady Booch (UML 的发明者之一)也是惟类似的方式来概括架构的:

软件架构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设计决定的集合,可以通过变更成本来衡量每个设计决定的重要维度。

所以呢,这让我们感觉说了等于没说,我们得去定义什么是重要的东西。而重要的东西,在不同人、不同场景之下,它是存在差异的。哪怕是同一个类型的软件,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背景之下,重要的东西也尽相同。

原则:可是到底哪些是重要的?

于是乎,我再尝试去引用最新的架构相关的书籍,诸如于我编写这篇文章时,参考的书《软件架构:架构模式、特征及实践指南》一书中 Neal Ford 对于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中包含系统的结构、系统必须支持的架构特征、架构决策以及设计原则。系统的结构是指实现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架构风格(如微服务、分层和微内核等)。架构特征定义了系统的成功标准。架构决策定义了一组关于如何构建系统的规则。设计原则是关于如何构建系统的非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从模型构筑的层面来说,书中的定义也提供了一个灵活性。诸如于在架构特征的定义里,关注的是各类能力(ability),如互操作性、可适用性、可测试性等等。

在现有的 ArchGuard 这个业务场景之下,我们难以自动化地识别出各类的特征。因为从实践的层面上来说,这些能力并不一定实现了,它是目标架构,可能还只存在于架构蓝图之上的。在这个层面上来说,这里定义的架构,偏向于是设计层面的定义。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架构决策则是在架构治理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核心。可以在后续针对于这一系列的原则的规则,构建出一个描述架构特征的 DSL。

重要的元素:组件、边界与通信

接着,让我们再回到 Bob 大叔(Robert C. Martin)的《架构整洁之道》书中的定义:

软件系统的质量是由它的构建者所决定的,软件架构这项工作的实质就是规划如何将系统切分成组件,并安排好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组件之间互相通信的方式

再从 Clean Architecture 模式来说,Bob 大叔一直在强调的是:顶层抽象策略与底层实现要实现解耦。诸如于如何划定合理的边界?如何组合相关的策略与层次?从这个模式上来说,我们得到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定义。

然而,我们还遇到一个更难的问题是,如何定义一个组件是什么?**还有关系是什么?**在书里的序言, Kevlin Henney(《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4、卷 5的作者之一)给了一个更精确的描述词:组织结构(structure),从宏观到微观的构筑过程,其中的构件包含了组件、类、函数、模块、层级、服务等。

对于大型软件来说,其组织结构方式异常复杂,它像极了一个国家的层级关系,一级部门、二级部门等等。而部门之间又有复杂的关系,正是层级关系 + 层级的构件构建成了这个复杂的系统。(PS:而了让系统能良好的运行,即其中的组件(螺丝钉)按规则执行,则需要一个督察组织。)

层次结构:组件和关系

软件架构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已经用 ”模式“ 这一词对过去的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二十年前,人们初步总结了《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POSA)。在这里,就引述 POSA 1 的第 6 章里,有一个完整的层级关系介绍:

软件架构描述了软件系统的子系统和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不同的视图来说明子系统和组件,以展示软件系统的功能特征和非功能特征。
组件是被封装起来的软件系统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接口。组件是用于打造系统的构件。在编程语言层面,组件可能由模块、类、对象或一组相关的函数表示。
关系描述了组件之间的联系,可能是静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静态关系会在源代码中直接显示出来,它们指出了架构中组件的布局;动态关系指出了组件之间 的临时关系和动态交互,可能不容易通过源代码的静态结构看出来。
视图呈现软件架构的某个方面,展示软件系统的某些具体特征。
……

在今天来看,从模式上来说,软件架构本身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呢,一些定义发生了变化,诸如于组件和接口。在微服务架构风格流行的今天,一个微服务也可以视为一个组件,它包含了一系列的接口,对外提供了复用的能力。而用来描述它们的关系的元素,则不再是过去的函数调用,变为了远程调用、事件触发。

现在,我们有了一详尽的定义,在建模上,可能还欠缺一些元素,诸如于,如何分析出组件间的关系

第 3 种架构视图:展示工程关注点

在 ArchGuard 中,我们使用了 C4 架构可视化模型作为一种参考视图。这种实现的方式主要是从分析和可视化的层面来考虑的。除了 C4 之外,另外一种主流的方式是 4 + 1 视图。顺带一提,在 4 + 1 的论文《Architectural Blueprints—The “4+1” View Model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同样也有一个描述架构的表示公式:

Software architecture = {Elements, Forms, Rationale/Constraints}

从通识的角度来看,采用 4 + 1 视图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只是,由于存在大量的 PaaS、IaaS 等 xx 即服务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得这些记录基础设计相关信息的代码,并没有与代码库一起存放,使得在辩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从实现的层面来说,在这里,我们要引用的是《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中,提到的《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也可以参考《实用软件体系结构》一书)架构视图:

  • 概念视图:描述了整个系统需求向整个体系结构的转化。
  • 模块视图:描述了如何将系统划分成模块并将模块组织成层。
  • 执行视图:描述了系统的动态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
  • 代码视图:描述了源代码的组织结构。

在这个视图的定义里,它更能清晰的划分开几个不同层面的考虑因素。采用作者们在最早的论文里提到的示例:

软件架构 使用示例 影响因素的例子
代码架构 配置管理, 系统构建、OEM 定价 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环境,扩展子系统
模块架构 模块接口管控、变更影响分析、接口约束一致性检查、配置管理 使能软件技术、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执行架构 性能和可调度性分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配置,将系统移植到不同的执行环境 硬件架构、运行时环境性能标准、通信机制
概念架构 使用特定领域的组件和连接器进行设计、性能评估、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了解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可配置性 应用领域、抽象软件范式、设计方法

从表格的右边里,我们就可以直接对应到系统所需要的每个层面的设计因素,诸如于编程语言等元素放在代码架构上。换句话来说,在微服务、单体架构下,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概念的最后:描述模型的类型系统

最后,为了保证本文在概念的完整性,我们还需要一种方式来描述这个系统种的模型和一系列的概念,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个类型系统。诸如于,我们在 UML中所表示的 (PlantUML 表示方式):

class Architecture {
   Component[] components
   System[]    subSystems
   Relation[]  relations
   ArchStyle   archStyle
   Rule[]      archRules
   ...
}

一个用来描述类型的系统,就是一个类型系统,和编程语言里的类型是等同的。它可以用来解释一系列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如何连接。

顺带一题,如果我们把编程语言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在设计的有趣之处。类型系统与结构体(或者类)可以用于构建系统中的概念,一个个的表达式则是用于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

建模

对于概念来说,哪怕是有了如此多丰富的展开,要做一个小结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于模型而言,它是数值上的标准化,一种接近于通用的模型形态。

设计:第一个版本的架构模型

所以,我的第一个尝试是从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的定义下手:

class SystemArchitecture(
    val archStyle: ArchitectureStyle,
    val subSystem: List<SubSystem>,
    var components: List<ArchComponent>,
    val connections: List<ArchConnection>
)

示例: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它存在一个主的架构模式,如微服务架构。而在每个微服务相当于是一个子系统或者说组件。当然了,一个子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微服务。而对于个组件来说,它包含了输入和输出,以及一系列的计算逻辑。所以,它的一个模型可能是这样的:

class ArchComponent(
    val name: String,
    val type: ArchComponentType,
    val inbounds: List<String>,
    val outbound: List<String>,
    val components: List<ArchComponent>
)

而麻烦的一点在于,组件是动态的,组件之间是存在关系的,组件内部也存在关系。所以,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表示组件间的关系?

class Connection(
    val connectors: String,
    val source: String,
    val target: String,
    var connectionType: ConnectionType,
    val connectorStyles: ConnectorStyle,
)

所以,如果以宽泛的定义来看,组件其实是树形结构的。同样的,对于架构来说,这种 Connection 也是存在的。根据上面的一系列形态展开,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初始版本的架构的架构模型。

更多模型相关内容,详见 ArchGuard Scanner 中的初始版本 Architecture.kt 。

实现思路:生成架构模型

ArchGuard 中的模型是通过代码来生成的。在这种业务场景之下,在构建模型的时候,需要平衡设计与实现。由此,基于代码分析的视图方式更适用我们。从代码和依赖中,我们可以:

  • 基于目录结构分析出分层关系,进而得到代码的结构视图。
  • 分析依赖管理工具,进而得到一个模块的视图。
  • 分析依赖的软件,如 Spring、Dubbo 等,进而得到一个执行的视图。
  • 分析软件中的模型,进而得到概念视图。

结合之下,我们就能构建出一个更完整的架构模型。

实现:放弃第一个版本的模型

设计挺美好的,但是当我开始写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发现不对劲了:我们有了一个分析的模型,但是输入呢?

仅从项目的分析来说,我们拿到的只是一个代码仓库的代码。一个代码仓库可能是一个模块,一个系统,又或者是一个服务。所以,我们的输入是什么?基于已有的分析情况,如项目依赖(依赖管理工具)、源码结构、语言等?我们缺少构建一个项目所需要的上下文。

我们从源码所能分析到的内容如下所示:

data class PotentialExecArch(
    var protocols: List<String> = listOf(),
    var appTypes: List<String> = listOf(),
    var connectorTypes: List<ConnectorType> = listOf(),
    var coreStacks: List<String> = listOf(),
    var concepts: List<CodeDataStruct> = listOf()
)

对应的一些分析细节:

  1. 协议信息。解析源码和 Gradle、Maven、NPM 中的依赖信息,如含 Dubbo 就视为带 RPC;如带 java.io.File
    就认为带 FileIO
  2. 应用类型。解析依赖信息,如包含 clikt
    就视为 Kotlin 的 CLI 应用。
  3. 连接类型。同上
  4. 核心技术栈。根据依赖类型分析。
  5. 概念模型。需要先分析潜在的分层架构模型,根据分层架构模型,就能得到概念集。

当然了, 这部分代码还没写完,如果有兴趣,也欢迎来加入我们。

多种架构模型

于是,在 ArchGuard 的背景下,“架构” 的架构模型有多种形态的:

  • 扫描形态下的架构模型(对应到 ArchGuard Scanner)。即,从各个项目的源码中得到的架构模型,从源码、依赖、数据库等中计算出来。
  • 分析形态下的架构模型(对应到 ArchGuard Backend)。基于分析形态下的架构模型,构建出包含架构相关知识的架构模型。
  • 展示形态下的架构模型(对应到 ArchGuard Frontend)。结合可视化的知识,展示出对应的架构模型。

每一个模型都是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添加了领域知识,那么什么是领域知识呢?如何做好架构?

小结:挑战

模型,一个开始,它需要不断地演进才能适用需要。而有了一个凑合能用的模型,只是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始,我们还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

描绘目标架构

系统中的架构反应的只是现状,如何去描述未来的架构,并将两者进行匹配,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衡量变化性

我们还将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软件架构并非是不变的。

软件只要一直在开发,就会以细微地方式变化着。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尽可能架构师都在努力地不去大范围地变动结构。而我们需要面对于这些挑战,诸如于基础设施变化,而这种变化带来的是临时性的中间状态。

如何去表示这种临时性的中间状态,就变得更加有意思。

在这里只开始了迈出了第一步,如果大家有兴趣,欢迎来 ArchGuard 为技术建模:github.com/archguard/ar

网站声明:如果转载,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否则一切后果自行承担。

本文链接:https://www.xckfsq.com/news/show.html?id=30253
赞同 0
评论 0 条
prtyaaL0
粉丝 1 发表 2554 + 关注 私信
上周热门
银河麒麟添加网络打印机时,出现“client-error-not-possible”错误提示  1448
银河麒麟打印带有图像的文档时出错  1365
银河麒麟添加打印机时,出现“server-error-internal-error”  1151
统信桌面专业版【如何查询系统安装时间】  1073
统信操作系统各版本介绍  1070
统信桌面专业版【全盘安装UOS系统】介绍  1028
麒麟系统也能完整体验微信啦!  984
统信【启动盘制作工具】使用介绍  627
统信桌面专业版【一个U盘做多个系统启动盘】的方法  575
信刻全自动档案蓝光光盘检测一体机  483
本周热议
我的信创开放社区兼职赚钱历程 40
今天你签到了吗? 27
信创开放社区邀请他人注册的具体步骤如下 15
如何玩转信创开放社区—从小白进阶到专家 15
方德桌面操作系统 14
我有15积分有什么用? 13
用抖音玩法闯信创开放社区——用平台宣传企业产品服务 13
如何让你先人一步获得悬赏问题信息?(创作者必看) 12
2024中国信创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信息科技创新与应用博览会 9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应当将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 8

添加我为好友,拉您入交流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