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OPPO宣布解散芯片公司ZEKU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艰难的自主造芯再度成了坊间热议话题。“造芯”只是我国科技自主化进程的一道缩影,以科技自主自立自强为目标的“信创”已势不可挡。金融行业是信创核心阵地,数据库国产化则成了最关键的那场战事。
金融业成信创核心阵地
“信创”的全称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旨在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信创产业的主体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系统集成等部分。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关系到经济发展,直接决定着供应链安全、产业链安全和信息化安全,进而决定国家安全。多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智囊倪光南曾说:“进口设备技术不可控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隐患。”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我国十余年来已未雨绸缪地构建自主科技体系,当年的深谋远虑在今天已成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在频繁的制裁断供事件下,科技自立自主自强变得更加迫在眉睫。“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明确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则提出要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2022年我国中央及各地政府更是相继发布了上百条信创相关政策,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体系。
此前,国家为了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已提出“2+8+N”体系,在对应行业递次推进,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其中“2”指党、政,“8”指金融、电力、电信等8大关键行业,“N”指把信创产品全面应用到消费市场。“金融”,位列八大关键行业的首位。
金融行业再一次冲在了科技自主的前列,原因也不难理解:金融是国家经济命脉,金融业的安全可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行业核心系统升级任务十分迫切,各家金融机构正在“信创急行军”,率先大规模应用国产软件系统。金融行业已成为国产化替代进展最快、布局最广的行业。
以金融业最核心的银行业为例,自2021年以来,以国有大行为首的银行纷纷启动核心系统升级改造,全都将金融信创作为金融科技投入的焦点,比如工商银行深入实施IT架构自主可控国产化转型,基于全栈信创技术支撑体系,实施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外设等信创升级,解决应用功能适配技术难题,完成清算基础、核心支付业务系统下主机改造,具备全栈信创能力。
数据库成兵家必争
在信创政策红利下,数字化服务商迎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浪越大、鱼越贵”。此前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整体市场规模为13758.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961.6亿元。超过2万亿元的巨大蛋糕已经上桌,金融信创是其中很大的一块,安信证券保守估计金融信创市场规模已达到2270亿元左右。头部云服务商早已看到这一系统替换的巨大机遇,纷纷下场推出对应解决方案分享信创红利,其中数据库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金融行业在10多年前就已在推动国产替换,当年与信创对应的词叫“去IOE”。IOE是指以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高性能存储设备为代表的IT基础体系,这三个海外巨头从软硬件上垄断商业数据库领域,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如金融等命脉企业,大都采用IOE架构的数据库。高度依赖IOE设备,一方面极大地增加IT成本;另一方则带来巨大数据安全隐患。
2012年银行业先掀起了去IOE风潮。当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若干意见》,金融监管部门期望银行逐年减轻对IOE的依赖程度。
从十年前的去IOE,再到今天的信创热潮,金融业都走在科技国产替换的前列。11年了,科技自主最核心的关键底层技术依然是数据库,数据库在这一轮替换升级里依然扮演关键角色,个中原因不难理解:
1、金融的底层是数据。信息产业本质就是数据产业,任何IT应用、互联网应用、数字化应用都不可能绕开数据库,数据库是跟OS、芯片并列的“IT底层技术三大件”,金融行业的一切业务更是运转于数据库至上,从用户账户到金融资产到交易再到理财信贷证券……任何业务都离不开数据。
2、我国数据库高度依赖进口,银行业尤其依赖。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内就逐渐形成Oracle垄断电信行业,IBM垄断金融行业的格局,如今很多大型银行已基于MySQL等开源系统对非核心业务进行替换,但核心业务还在使用IBM DB2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海外厂商占据我国数据库市场80%以上份额,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Oracle、IBM、Microsoft、SAP四家厂商共占市场份额六成,其中Oracle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金融业数据库依赖进口,听着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传统数据库已无法满足业务的数字化升级需求。即便没有信创的迫切需求,传统数据库也已难以满足金融业在数字时代的发展。“IOE”架构相对封闭,容灾成本高、运维成本高、快速扩容难,直接限制金融机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性,阻碍其数字化转型,其中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已成为关键掣肘,存在性能低下难以应对洪峰流量、成本高昂、难以扩容、容灾备灾成本高等问题。在金融业全面上云的今天,在AI大模型等技术不断变革金融业的今天,唯有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分布式数据库才可能支撑起业务,才是金融机构需要的数据库。
如果只是要满足“国产替换”的需求,市面上的国产数据库并不少,从1978年萨师煊在人大开设“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算起,国产数据库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市面上也有人大金仓、武汉达梦、南大通用、神舟通等依托科研院校的国产数据库企业。
市场真正缺的是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像农业银行就已直接明确将“引入云计算平台基础设施来承载新建应用系统”作为行内的一条刚性原则。也正因为此,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云服务商均已面向金融行业推出信创数据库产品,比如腾讯云面向金融等行业力推已有10余年历史的TDSQL数据库,5月14日对外宣布这一产品的金融政企用户数已突破600家。除了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针对金融信创都有对应的数据库产品且纷纷表态要加码信创。从TOP3云厂商的动作来看,数据库已是金融信创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众多头部国产数据库玩家中,低调耕耘多年的蚂蚁OceanBase一直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OceanBase生于大数据时代,2010年支付宝正式成立OceanBase,当时云计算方兴未艾,互联网正高速发展。OceanBase创建初心是要解决“海量数据管理的难题”,真正做一个“顶天立地”的通用性产品,如今OceanBase已成为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代表产品。
蚂蚁OceanBase作为一家独立的数据库厂商,一直稳居国产数据库市场第一梯队,在金融行业更是有四分之一的头部金融机构在使用升级自身的核心系统,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国有大行,常熟农商行、云南红塔、四川农信等区域银行,中国人寿、中华财险、中国人保等头部保险企业,招商、广发和方正等证券机构。从结果来看,蚂蚁OceanBase已在事实上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国产金融机构数据库的垄断。
在4月底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云原生、绿色算力、隐私计算、金融分布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成了热点金融科技,蚂蚁OceanBase的展台也成了全场焦点,其副总裁王爽对媒体透露:“在国家信创浪潮下,出于金融安全建设和实际业务需要,机构寻求国产升级的动力很强,涉及的业务也从边缘系统走向了核心系统。”
不过,金融行业数据库国产化依然任重道远。截至目前,以甲骨文Oracle为代表的集中式数据库仍占国内80%市场份额,国产分布式数据库虽在快速崛起但市场份额还是小头。在接下来的金融信创征程中,蚂蚁OceanBase们必须再快一点,才能尽早助力我国金融业彻底、全面且安全地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国产升级。
蚂蚁OceanBase披荆斩棘
从“四分之一头部金融机构都在用”来看,蚂蚁OceanBase事实上已成为金融信创的关键先生,注定会在我国数据库自主化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独立的数据库厂商,蚂蚁OceanBase的对手并不少:外有大量的“洋品牌”数据库联合垄断市场,内有公有云服务商、老牌国产数据库供应商等本土实力派玩家争夺客户。看似蓝海的金融信创数据库市场竞争已经在白热化了,但在罗超频道看来,蚂蚁OceanBase的赢面是最大的。
第一,蚂蚁OceanBase技术实力强,完全自主研发更能满足信创之需,可谓“生逢其时”。
OceanBase在核心技术性能上是绝对能打的,在最能体现出数据库性能的事务处理能力上,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次登顶事务处理型基准测试(TPC-C),在2021年以1526 万 QphH的性能总分排名 30,000GB 第一登顶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的数据分析型基准测试(TPC-H)榜单,也是唯一在事务处理和数据分析两个领域测试中都获得第一的中国自研数据库。
跟一些国产数据库产品基于国外开源系统改造不同,OceanBase坚持“根创新”,它的每行代码都是自主原创的,而不是基于任何开源数据库软件进行二次包装和研发的,真正做到内核自主研发,这让OceanBase具有创新架构且可不断突破技术边界,也做到了真自主、全可控,更符合信创的根本需求。
第二,蚂蚁OceanBase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双线升级”的需求,一次升级解决主要核心问题。
因为独特的行业属性,金融机构在国产自主替换中面临着重重难关:一方面,金融行业稳字当先,业务对系统容错率极低,系统替换升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让国产替换稳中推进“软着陆”有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自2013年“互联网+”潮流出现后,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金融科技浪潮接踵而至,金融机构一直都在积极地进行数字化升级,这要跟国产替换同步“双线升级”,自然是难上加难。
左手国产升级,右手数字化转型,成了金融业的共同抉择。
然而,对金融机构来看,任何系统替换与升级都不容易。这些年金融机构已基于传统IOE体系构建起庞大的IT系统,对IOE形成较大的依赖性,替换成本高,替换难度大,替换风险大,因此很多银行不得不走“渐进式替代路线”,先让边缘系统先去IOE,再涉及到核心系统,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银行未能彻底完成去IOE进程。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有核心系统全部实现国产替换才能真正消灭安全隐患,这也是信创的核心的目标。
OceanBase通过原生分布式架构解决海量数据管理难题,一体化架构兼顾了分布式架构的扩展性与集中式架构的性能优势,具有数据强一致、高可用、高性能、在线扩展、高度兼容 SQL 标准和主流关系数据库、对应用透明和高性价比等特点。
在大规模推向行业的同时,阿里、蚂蚁在当年的去IOE进程中已将核心业务先切到OceanBase,并不断通过双11等真实高压场景锤炼产品,让它不断升级,也充分地经历了业务的考验与时间的验证,因此不只是可以保障金融机构的业务稳定性、安全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很好地适配金融机构灵活的业务扩容,一个OceanBase集群的最大连接数取决于集群内有多少台OBServer,容量不够扩容节点即可,这近似可无限扩展,完全可承载金融机构在“数据大爆炸”下的数据管理与使用需求。
2022年OceanBase4.0发布,一大亮点在于“降低分布式数据库的使用门槛”,可以更好地支撑中小企业的分布式数据库需求。基于业内首个单机分布式一体化架构具有“可大可小”的特征,如同变形金刚一样,既可满足大型客户分布式集群数据库的应用模式,也能满足中小企业单机部署的需求,甚至可在全球最小电脑(树莓派)上运行。与此同时,OceanBase秉持“将复杂留给自己,简单给到客户”的理念,坚持给到用户“单机的体验”即简单易用,将主从备份等细节封装起来,让客户不需要关注数据分布,可实现“零感知”的业务动态扩缩容、“透明式”的业务数据迁移,企业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基于“可大可小”和“简单易用”的特性,OceanBase可以给巨型金融集团、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适合的高性价比产品,让他们均能简单、平滑、安全、业务无感地切换到国产数据库,在实现信创目标的同时,完成心心念的数智化升级,这具有非凡意义。
在FinTech浪潮下,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来自中小金融机构,它们跟大型金融机构一起服务着实体经济的繁荣,但很多国产数据库供应商只服务“有钱”的大机构,OceanBase可以让金融信创“一个都不落下”,只有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安全了,我国金融行业才能真正安全。
第三,蚂蚁OceanBase布局信创多年,现正在不断加码。
酒香也怕巷子深,蚂蚁OceanBase不只是有强大的技术与产品,还一直在耕耘核心产业,有着很强的信创落地能力。当年OceanBase没有基于开源系统而是“从0到1”写代码,现在看这一决策时很前瞻的,这让它很早就拥有全自主能力,在将产品推出行业后,OceanBase一直关注国产信创生态,其服务的客户主要分布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运营商、政务民生、能源、交通等行业,可以说,蚂蚁OceanBase是真正懂信创的,去年下半年推出“珊瑚计划”,建立销售服务商生态,打造更健康的产业链,还以类似于与普元信息等行业玩家完成产品兼容性互认证等方式推动金融信创落地,从生态伙伴到渠道体系再到解决方案,蚂蚁OceanBase正在立体加码市场推动金融信创的数据库国产替换。
对国产数据库厂商来说,信创无疑创造了一个打破Oracle们垄断的绝佳机会。到底如何抓住这一波红利?蚂蚁OceanBase想得很清楚。4月底的中国国际金融展上蚂蚁OceanBase副总裁王爽表示:“信创是行业一次全面升级的历史机遇,客户通过推动信息架构全面升级,可以抓住面向未来业务的战略机会。信创不仅是国家的要求,还在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因为业务越来越丰富多样,服务的用户也在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来推动与承接。信创不能是简单的替换,关键是升级,升级必须稳妥,过程需要平滑,结果保持稳定。”
不论是“打造彻底自主的强大技术”,还是“提供好产品同步满足客户国产化与数智化双线升级”的需求,都表明蚂蚁OceanBase能更好地满足金融客户在信创与FinTech场景下的双线升级需求。
在国产替换的信创浪潮中,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到数据库,每一个信息化基础设施赛道都面临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核心技术国产自研的难题和机遇。在数据库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厂商已经有实力与Oracle、IBM等洋巨头抗衡的实力。如今,这场硝烟已从技术点燃到市场。
原创 罗超频道 罗超频道 2023-05-16 20:40 发表于湖南